羊年裡的碾米廠裡處處都是羊咩咩
之前還有可愛的"高通通"(其實我不知道那個大公仔是高通通耶....)
不過這次去沒看到"通通"應該趕埸去了
會不會是跑到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去了吶~
哈哈哈....是不是到處都可以看到羊咩咩!!
再來一張現在很夯的3D圖....
在此祝大家羊年行大運!!
接下來進入主題
旗山碾米廠是40年代初的日式建築 保有三台木造碾米機具
日本人大為驚豔 有意購買拆解運回日本 所幸旗山農會不為所動
經過2年整修 日式米倉即將對外開放
碾米廠興建於昭和17年(西元1942年) 屬於日據時期的多層木造建築 屋頂覆蓋日本黑燻瓦
整體空間及結構完全依碾米機具的需要而設計
聽導覽人員說這高度大約有三樓半 據說以前是最高的樓房(大都是平房為多丫....)
站在最上層樓可以看到美濃........(我指的是很多前.......)
這兒需要導覽人員帶進去哦!
並且只開放參觀一樓
因為二.三樓空間不大
其實也不太適合太多人走來走去
走上走下吧!
等候區
我等三點半的那一埸
開始聽導覽人員解說
一樓有穀倉、碾米機房、粗糠間與檢米庫
二樓可以操控穀倉存放量
三樓則是存放動力機具
整體保存極完整的米作產業經營型態
這裡頭隱藏著不說都不知道的事....
如:這看似長廊的木地板裡隱藏了.......
隱藏式的輸送帶
所以碾米作業時 木地板下運輸稻米時 上頭是可以走路的
3台碾米心臟(礱鼓機)非常珍貴
據說日本人還想把這重要的磐鼓機收購回日本
(幸好當時沒賣掉 有把它留下來!不然我們都看不到這麼讚的東西囉!)
稻米碾製過程:
第一個階段的碾米過程主要是要透過許多的風鼓機,
將不好的稻榖篩選掉,並利用拔時機把石頭去除,留下來比較好的稻榖,
舊進入礱榖機(去除稻殼的機器)中,把稻米的殼去除。
稻榖倒入後
拉起像閘道的開關....稻穀就會流下
穀倉 (以木板隔離地面濕氣)
大家都好認真在聽......
牆上掛有介紹的照片可欣賞!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親身去聽聽....去了解哦!
參考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(點入)
旗山奇(點入)
原來我們吃的米飯這麼得來不易啊!
找時間帶小朋友去了解一下.....
米的由來:濕穀子→烘乾→儲存→礱榖(去稻殼)→精米(去胚芽)→白米
相關資料請點入:稻穀碾成白米..舊式稻穀碾製過程
話說現在科技發達的年代
還能看到這座日治時代留下來的木造碾米機具
也太太太幸運和幸福了吧!
還沒去走走的朋友們 快去看看它風華再現的一面吧!
以上如有錯的地方
請糾正
謝謝大家!!
sanpin
2015.3.1
於旗山碾米廠